郎学红: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及渠道发展策略

大家可以看到,按正常年份,全球汽车市场每年销量应该在9000万辆左右,最近三年受到疫情影响,汽车销量回调到2022年应该不到8500万辆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全球新能源车在2022年突破了1000万辆,在过去六年间的增速依然非常快,接近50%的年均增速,略低于中国的增速。
但是也必须关注到,整个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北欧,新能源渗透率在快速发展。2030年前后,中国市场份额可能会被欧洲的部分车企蚕食掉部分。
以2021年数据来看,中国新能源销量占到了全球半壁江山,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在全球占比超过60%。
全球10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里,20201年80%是纯电,20%左右是插电混合动力和增程式。2022年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,同时也是插混车高速增长的一年。插混车由于技术不断迭代,使得成本降低,而且它的电池续航里程也在增加,短途用电、长途用油,可以很好消除里程焦虑。而且双动力系统跟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接近,使得插混的增速非常快。
传统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后,意味着它燃油系统的优势还会发挥出来。所以,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转型新能源,也进入到插混领域。预计插混在未来几年的比例会大幅度上升,2023年新能源汽车大约900万辆规模,有30%以上即300万辆会是插混。
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1年主要车企排名,特斯拉第一、大众排第二,第三是比亚迪;到了2022年,全球新能源车企格局发生比较大的变化,比亚迪跃居第一位。可见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,这种地位希望能够一直延续下去。
但是这个时间窗口非常短暂,稍纵即逝。因为欧洲提出来在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车销售,也就是说欧洲主要国家在2030年是0排放汽车,意味着中国的插电混动市场在2030年以后的市场份额会萎缩。这也是在全球双碳目标压力下,使得我们插电混动的机遇期非常短,而且我们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各地加速,或者强化了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。
但是欧洲更加激进,东盟包括以前像印度等一些新兴市场都纷纷加码新能源支持力度。所以我们如果不在未来5-8年时间中,实现在全球范围自主品牌占领主要市场,那我们可能就没有机会,所以这个优势也是短暂的。
2021年底,当时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500万到550万辆;当时对出口的预测是280万辆以上,预测2022年新车销量能够接近2800万辆。
现在回看的话,新能源数据保守了,其他数据比较接近。2022年新能源已经接近700万辆,当然这跟去年政策到期有密切相关;同时新能源大量新产品和技术迭代,使得竞争力继续提升。 
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,作为后市场从业人员,除了关注新车,每年有多少车进入到市场大盘里,存量会有多少在整个售后服务的大盘。
目前新能源保有量是1300万辆,占到3.2亿辆保有量的4%,新车渗透率是25%。预计在2025年,新能源保有量渗透率迅速提升至10%左右,也就是路上跑的车,十辆中就会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。
混动车的绝对量远低于纯电动,但是它快速增长,到2030年左右会达到高峰,可能占到半壁江山。甚至混动可能在局部时间段超过纯电动,但是随着双碳目标到来,混动占比会下调。
中国已经提前三年完成了十四五新能源渗透率目标,我个人分析,2025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可能会更加严格,混动车型可能有一部分上正常的蓝牌,算作节能车,而不是新能源车,不再享受政策。
同时随着财政对于新能源政策的支持,从原来的购买端向未来使用端转移。所以我们也期待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充电、停车、高速公路通行等方面,能够有一些国家级鼓励政策,而这些政策也会拉开纯电和混动的差距,也就是说政策导向会更加导向纯电
从全国不同省份来说,新能源渗透率有明显的差异。
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新能源渗透率非常高,因为比亚迪在深圳,而且广东有多个新能源车生产基地,这是新能源区域渗透差异的主要原因。当地有没有生产企业决定有没有更大的支持政策,因此它的渗透率高于那些没有新能源车企布局的省份。
同时还有限购城市,也拉动新能源消费,北京是一个特例。北京发放的新能源牌照仍然要排很长时间。还有就是新能源的使用成本,当地的充电成本,充电桩的布局;比如海南充电成本非常低,一度电快充不到一块钱,它的油价又非常高,因为高速公路的费用加到油价里了,全岛高速公路免费,所以使得使用成本差异更大,加上它的鼓励政策,所以海南的渗透率也非常高。
从分级别城市看,二、三线城市渗透率跟全国平均水平相当,而且这些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的主要城市。
低线城市渗透率低,更多是观念问题。另外是产品的供给问题,目前十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基本上是以五菱的A00级小型车为主,续航里程低,但是七万到十万元之间。
车企推出新能源的产品很难覆盖成本,使得这个市场仍然是传统燃油车的市场,这个市场恰恰是很多低线城市广大农村居民买车的核心价格带。所以未来还面临价格继续下探的趋势,来填补这些市场的空白。至于五万以下的话,基本上已经全电动化,这是一个整体格局。
展望2030年,全球低碳目标下,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30年预计会超过2000万辆,渗透超过50%,新车销量会接近4000万辆。
在2030年,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会达到3500万辆以上,保有量规模非常大,到2035年预计新能源保有量会超过2亿,在存量市场上实现了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。但是它的车龄相对更年轻,燃油车的车龄更老,那个时候保有量大约在4亿或者是更多一点规模。


新能源汽车渠道布局
从渠道布局来说,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,选择直营的模式,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被动+主动的叠加的结果
对于定位高端品牌的特斯拉来说,在当时如果做授权模式的话,相信有大量经销商都是徘徊的,因为不确定特斯拉在三年、五年以后还能不能存活下去,电动车到底能不能行得通,要不要投数千万美元来建这样一个销售服务中心,这些问题很难说服当时经销商。
所以特斯拉要先自建店,这个过程中随着资本市场的追捧,它的资金没有那么大压力,自建店包括去说服各个州允许直营,在美国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博弈,最后坚持直营,这个结果带动了特斯拉的成功,带动了后面全球新能源的品牌都开始直营。
但直营并不是完全被动的,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点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,驱动了渠道的创新,新能源本身是智能化的产品,车机和手机互联,使得厂家更容易触及到消费者,更容易锁定消费者,所以这是它的数字化技术使得有能力有条件去做直营。
同时,年轻人更加接受这样的新事物,他们没有固有的品牌束缚,愿意尝试新的、科技、互联网的一些产品,这些因素都是使得新能源走直营的核心驱动力。
但是直营、代理和授权,谁优谁劣,每个模式都有它的局限,也有它的创新的优势的地方。
授权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渠道方压库,内部的恶性竞争,使得打价格战把利润都打掉了,特别是新车销售领域,而直营和代理的核心点就是价格透明,全网一口价,这是核心因素。
代理模式是进可攻退可守,既利用了第三方资源,同时又固守厂家对于消费者的直达,对渠道的管控。所以目前代理模式成为传统企业和新势力更多的选择,未来一段时间,直营、代理和授权会是并行的。
目前新能源车更多的是贴近消费者,如商超店,城市展厅;售后服务更多是用现有的资源,无论授权的4S店,还是授权独立体系去做维修,未来想进入新能源售后市场,建议首先要从主机厂家获得授权,因为新能源整个的质保期普遍要长,甚至三电的质保期在八年左右,这样客户流失到独立体系的机会就比较少。新能源汽车除了三电以外的维修不复杂,但是它的维修资料没有强制要求公开,这也对独立体系开展新能源维修带来了一定的障碍。
另外新能源汽车没有常规的保养,主要是事故车和三电维修,动力电池维修又会被更多的包括电池的企业,三电的企业也都会进入到售后维修中去争夺传统售后市场,所以会使得售后更加复杂。
对于传统的4S店来说,从授权转代理最大的变化,收入锐减,原来新车销售的收入会减少90%左右。其他的话,金融、保险的渗透率也会降低,利润同样下滑。
新能源目前来说还是以保险、维修为主,随着动力电池进入到老化期,维修会逐渐提升。但是好的方面是3亿保有量的平均年龄已经接近7年,未来2025年左右的时候平均车龄接近10年,传统燃油车机修部分反而进入高速增长期
所以未来在传统燃油车上仍然还有很大的机遇,但是新能源的布局必须尽早开始,从现在开始,争取拿到厂家的授权,积累人才,积累车主资源,才能在新能源售后服务爆发的时候有一席之地。


{"errcode":40125,"errmsg":"invalid appsecret rid: 662b13f4-22a60001-124071eb"}

本文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小编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poe.cn/zixun/278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8006643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sxhtdz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