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车市大洗牌!比亚迪第一刀,挥向了合资车!

合资已死,自主当立!”

“998”的秦PLUS DM-i 上市后,想必很多人已经嗅到了比亚迪的杀机图片
而比亚迪的野心,也经由无数消费者的订单,最后明晃晃写在了海报上:
3天订单量破1.5万,5天订单量超2.5万,7天订单量达3.2万,车型自号“燃油轿车颠覆者”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0450.jpg

大额订单本身或许不值得称奇,哪台爆款新车上市没在订单量上拿过好成绩?
值得关注的是订单增量
比亚迪秦PLUS DM-i 2023冠军版上市几天内,每日订单增幅几乎是稳定的,前5天内都日增约5000订单,第6、7天才放缓到每天3000/4000的水平。
相当于有意向购车的客户,在新车上市后陆续看到消息的这段时间,想订车的都订了。
更可怕的是交付周期
往常大家都调侃比亚迪交车时间长,想提新车动辄按月算。


这次则不然。
根据订车网友的分享,有湖北地区的一位车主,2月11日下订,2月16号提车。
“上市即快速交付”这招杀伤力有多大,各位等过车的车主懂得都懂图片
本来就是A级轿车里绕不过去的竞争对手,新款秦PLUS DM-i又在小幅增配的同时降价。
对于轩逸、朗逸、卡罗拉等燃油车老牌销量霸主来说,比亚迪已经把刀架在了他们脖子边上。
原本自主品牌就在配置、用料上逐渐形成了超越之态,连价格这一最后的优势丧失殆尽之时,迎接合资车的,将只剩下灭顶之灾。




01. 合资车企怎么保命?



危机当前,唯有降价
合资车企的降价,早在今年1月份就开始了。
轿车市场上,轩逸、朗逸今年的畅销车型优惠价,均比指导价低2万左右,卡罗拉低3万,雅阁、凯美瑞等有一个算一个全在降价。
隔壁SUV市场也一样。
曾经需要加价才能提的“神车”CRV,开始降价了,还是1月降完2月接着降。途观甚至已经有3万5的优惠。
是什么让“躺着”就能挣钱的合资奶牛们开始卷起来了?
比亚迪带来的危机感。
10-20万元的价格区间里,轿车有秦系列和海豚,SUV有宋系列和元PLUS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0645.png

市场就那么大,比亚迪的销量在2022年狂飙突进,代价自然是竞争对手的销量下滑。
海豚、元PLUS两款新车不算,秦、宋两个系列销量平均同比上涨超1倍;
换来的是轩逸、朗逸、卡罗拉以及途观,2022年销量同比下降约20%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0813.png

比亚迪:我不是针对谁,我是说在座各位的销量,我都要抢!
德系合资车受到的冲击还好些,主打经济适用车型的日系合资车已经快绷不住了。
合资车传统势力范围内,消费者普遍对价格非常敏感,新能源车型攻占不进去,很大原因就在于同一车型,新能源版要比燃油版更贵
现在秦PLUS DM-i把价格杀到“油电同价”的地步,作为新能源车型用车成本甚至更低,那还有什么理由购买燃油车?
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67.4 万辆,比亚迪销量约180万辆,占据31%的市场份额。
可以说去年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能达27.6%,比亚迪功不可没。
现在,比亚迪已经在牌桌上先出了牌,处于下位的合资车企只能跟。
不跟就死,跟得慢了也得死。
合资车的好日子,算是到头了。




02. 降价,不止合资车



国补取消、订单提前释放,按大多数人的预期,2023年的国内车市应该是很疲软的。
结果,从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斯拉,直接降价降到历史最低价。
杀得友商措手不及:别虚啊!接着奏乐接着舞!
配合上2月份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、长续航版、高性能版涨价2000元的消息,可以推测特斯拉在1月的那波降价,是真的把价格杀到底了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0915.png

没有给自己留出过多的利润空间,以至于1个月之后需要把价格调回来一点。
特斯拉降价没过多久,就是各家惨不忍睹的1月成绩单。
(感兴趣的话请阅读公社文章:车企销量暴跌!2023年崩盘开局?!哪些车企拉起了遮羞布?
为了提振销量,新能源车企相继也迈入降价的队伍中。
其中降价最狠的,恐怕要数丰田bZ4X,限时降价6万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0946.jpg

现款车打得火花四溅,新车同样不甘示弱。
2月10日,上汽旗下的智己LS7顶着“卷王”的名号正式出道。
30.98万-45.98万元的价格区间、大五座SUV,基础配置看齐理想L7、小鹏G9和蔚来ES7,此外还有超大视野和驾控优秀的亮点。
和竞品比起来,智己LS7已初步拥有一战之力。
然而,最令人激动的,是价格——这款车比上述提到的三款竞品(同配置)都便宜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1015.jpg

如果说合资车用“卷价格”来应对比亚迪秦PLUS DM-i冲击的话,智己LS7就是在用“卷配置”来挑战友商。
不是降价,胜似降价。
而智己定价定的这么“良心”,是因为它真的很急。
就像极氪之于吉利、埃安之于广汽,智己也出身豪门。在上汽的新能源布局中,智己汽车就是新能源时代的“太子”。
可惜“太子”初次施展拳脚,成果并不喜人。首款车智己L7月交付量将将破千,完全没能满足上汽集团的预期。
于是压力给到智己汽车的第二款汽车,智己势必要拿一款叫好更叫座的车出来。
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直接表示,“应对市场的竞争,该卷就要卷……比如说驾控,智己会卷到极致,卷到别人卷不动为止。”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1039.jpg

那,智己都这么说了,其他车企还能不跟着卷图片
至少比亚迪的“2023年开卷计划”已经有了:比亚迪汉、唐系列将于今年上半年迎来改款。
按秦PLUS DM-i的作风,汉、唐系列很可能也会出现小幅增配但降价的情况,以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甚至已经有网友推测,新款的比亚迪汉系列,可能会杀进宋系列的价格区间,届时两款车型,说不定要迎来“同门相残”的现象。
而当比亚迪自家儿子都开始互相打架,其他新能源车企还能独善其身吗?




03. 降价为啥这么狠?



欧拉CEO董玉东在去年说过一句话:“今年不亏本卖车,明年连亏本卖车的机会都没有了。”
今年一看,此言不虚。其根源,还在于市场越来越卷。
跟市场成熟的传统燃油车相比,新能源汽车的节奏要快得多。
主要表现在:新车上得快、车型更新换代快,车型过时也快
2022年还非常受欢迎的零跑C11,2023年就已经显得不够香了,竞争力骤减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1105.png

这就倒逼车企加快内卷的节奏,更快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车(无论是新车型还是改款),或是给老车型降价。
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操作,总之销量得保住,哪怕是亏钱卖车。
亏钱卖车,看起来很不合常理,但却很合制造业的逻辑。
汽车作为重资产制造业,每一个管理者要刻在脑子里的概念就是“规模效应”
只有扩张到足够规模,才能成功摊薄成本,从而在终端实现单个产品的价格下调,并在提供更低售价的前提下保证企业利润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1122.png

比花50万元买进一条衬衫生产线,一件衬衫卖50元(原材料等成本暂且不计),那么要卖1万件衬衫才能赚回这条生产线的钱;卖第10001件衬衫时就开始产生利润,卖2万件衬衫就可以把衬衫的价格降到30元还有的赚。
汽车生产线的投资成本更大,对规模效应的依赖程度也就更深。
如果减产,分摊到一辆车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,传导到终端的售价也会上升,又会导致销量下降,需求再次缩减、继续减产……
最终成为一个难以摆脱出来的恶性循环。
所以车企为了保证产能不浪费、工厂正常运转,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车卖出去。
降价,往往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。
而当降价都无法提振销量,形成大量库存的话……那情况就很危险了图片
比亚迪2022年疯狂爬坡的产能,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接手其他车企的工厂实现的。其中抚州工厂,就是原来大乘汽车的两大生产基地之一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1143.jpg

2023年,一定也会像2022年那样,一些车企的产能出现过剩、一些车企最终倒下
这部分资源会被放回市场上,等待依旧留在市场上的人重新分配。





04. 写在最后



给合资燃油车敲响丧钟的,并不只是比亚迪,而是所有快速成长着的自主品牌。
10万元级别不容忽视的A级轿车,除了9.98万元起售的比亚迪秦PLUS DM-i,还有一款长安逸达

微信图片_20230225231158.png

2月20日,长安逸达开启预售,8.99万元起售。虽然这款车没有新能源版,但起售价比秦PLUS DM-i还低1万元。
根据现有反馈来说,这款车不仅价格突出、颜值在线,关键包括尺寸、驾控、智能化等各项配置在内,都很拿得出手。
3月底长安逸达上市之后,配合秦PLUS DM-i的大量交付,合资燃油车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。
新能源这边,在内卷加剧的情况下将陷入不断降价的“拼刺刀”环节。
拼到最后,能活下来的只有实力最强的企业。
新能源车企不断内卷的成果,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燃油车市场。
整个国内汽车市场上,新一轮的洗牌,已经开始。


{"errcode":40125,"errmsg":"invalid appsecret rid: 6627639e-0be5e4fa-000ae199"}

本文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小编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poe.cn/zixun/272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8006643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sxhtdz@126.com